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寫:冰原海霧中,他們閃耀著光——近距離感受中國極地科考隊員的苦辣酸甜-新華網
新華網 > > 正文
2023 08/14 16:56:55
來源:新華網

第13次北冰洋科考丨特寫:冰原海霧中,他們閃耀著光——近距離感受中國極地科考隊員的苦辣酸甜

字體:

  新華社“雪龍2”號8月12日電 特寫:冰原海霧中,他們閃耀著光——近距離感受中國極地科考隊員的苦辣酸甜

  新華社記者 魏弘毅

  一個站位、又一個站位……在冰與藍交織的世界,“雪龍2”號搭載著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,再探世界“盡頭”。

  近日,由自然資源部組織的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中北冰洋太平洋扇區大洋科考作業順利結束。同在船上,記者得以近距離感受極地科考隊員的苦辣酸甜。

  征衣漫卷海浪冰霜,他們是冰原海霧中閃耀的光。

7月26日,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隊員布放潛標。新華社記者魏弘毅攝

  忘記時間

  大洋科考作業包括數十個站點,每次到站后,需先采集不同深度的海水樣本,再對樣本進行過濾、測定,得出數據并記錄。

  負責相關工作的上海交通大學助理研究員董卉子每站的工作時間從2小時到5小時不等。有時處理完一個站點的水樣,下一站馬上就到了。董卉子坦言,自己已經“忘記了時間”,她的“自然醒”周期已調整到2小時,徹夜不眠是常事。

  有的隊員強迫自己清醒,有的隊員卻在努力入睡。

  謝海翔是“雪龍2”號實驗室實驗員,職能是進行作業協調溝通,保障船上科考設備正常運轉及科考作業順利開展。

  “我們每個班的工作時長是確定的?!敝x海翔告訴記者,實驗室有兩個組輪流倒班,每組8小時,一天3個班。

  “現在是極晝,有時候值完班睡意全無。但再精神,也要強迫自己休息,因為前面等待著我的,還有下一個8小時?!?/p>

  8月6日,在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尾甲板,科考隊員在進行箱式沉積物采樣作業。新華社記者魏弘毅攝

  笑對一切

  大洋科考作業中,最值得期待也最容易感到失望的,莫過于底棲生物拖網作業。這絕對是件“苦差事”。

  作業過程中,長達十幾米的巨大拖網被起重設備吊起,投放至海底。當拖網被撈出時,海底地表淤泥(沉積物)積滿網底,科考隊員要在寒風刺骨的甲板上,從成噸重的淤泥中慢慢“淘洗”出可能存在的生物樣本。

  “由于區域調查的特殊性,淘到最后,一網可能就撈出來幾只小蝦米?!弊匀毁Y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坤說,“大家在甲板上連續工作了兩三個小時,渾身被凍透了,還弄了一身泥,就這么點東西,多少有點遺憾?!?/p>

  “但是,再小的生物,也是非常珍貴的樣本,這一網總算沒白撈?!眲⒗ふf,他們已經學會了從微小的海洋生物中,尋找最大的滿足。

  這一次,記者跟蹤了底棲拖網作業全程。兩個小時,撈出了兩只蝦和一些海蜇,實在算不得豐收。

  記者有些失望,幫忙掃完甲板,收起拍攝設備,對泥漿滿身的尾部生物組組長張吉昌道別:“我先撤了啊,你們加油!”

  “再來??!”他將記者的無奈化為此刻的詼諧,在甲板上引起一陣哄笑。

  8月4日,在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考破冰船尾甲板,科考隊員在清理、收集底棲生物拖網拖上來的樣品。新華社記者魏弘毅攝

  永遠熱愛

  在大洋科考作業間隙,“雪龍2”號政委兼輪機長陳曉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:

  一天,他穿著帶有極地科考標志的衣服走在上海街頭。一位老者看到他,眼含殷切,急忙上前:“你哪個航次的?”

  一交流才知道,這位老者是他久已耳聞但未曾謀面的某航次極地科考的“老隊員”。他們相認的紐帶,是繡在套裝上的幾個字母“CHINARE”,即“中國極地科學考察”的英文縮寫。

  “只要去過極地,那種情懷就會伴你一生?!笔紫茖W家助理孫虎林說。自2011年起,他已經去過4次北極、2次南極。

  7月31日晚,孫虎林在常規海洋氣象觀測后,率先發現了本航次航線上的首只北極熊?!鞍?!熊!熊!”他激動地擺臂、呼喊,沖到房間拿起相機,狂奔到駕駛臺開始拍照。

  雖已看過數十次北極熊,孫虎林說:“那些深遠和靜謐,那些世界盡頭的生靈,那些深藏在冰原和海洋中的真知,永遠值得我付出最大的熱情?!?/p>

這是7月25日從“雪龍2”號極地科考破冰船拍攝的北極圈內的浮冰。新華社記者魏弘毅攝

  義無反顧

  “大洋科考作業結束,最欣慰的是各項科考作業設備平穩運行,后續的實驗室管理人員都很優秀?!标惽鍧M說。

  陳清滿,中國第13次北冰洋科學考察隊綜合隊隊長,曾任“雪龍2”號實驗室主任。從參加工作開始,不管是參與“雪龍2”號的設計、建造、試航和運行,還是參加7次南北極科考,他聞令即動,從沒遲疑、懈怠過。

  義無反顧的,不只有他,還有他的家人。陳清滿說,每次極地科考報名后,妻子總會幫忙打包出發的行囊,順便買上幾袋他愛吃的零食,讓他隨船帶走。

  回望大洋科考作業全程,義無反顧的故事,從未停止書寫。

  大洋隊隊長陳超,其船艙房間里的書桌上擺著一家三口的照片。在晝夜不停的作業中,那是他的慰藉。

  水手長付耀奎,在寒風中鏖戰幾小時,剛剛回到房間緩和凍透的身體,聽說又有高強度作業,再度披掛上陣。

  自然資源部北海局工程師王穎,在采水作業的公告白板上“開辟”了一方小空間,每日更新作業結束的倒計時,提醒自己和隊友:堅持,再堅持……

7月26日拍攝的底棲生物拖網出水瞬間。新華社記者魏弘毅攝

  那些揮別家人的酸楚,輾轉顛簸的疲倦,戰風斗雪的勞苦,孤燈濾水的寂寞,都會隨著一次次任務的完成而湮沒在時間里。但他們采集的每個樣本,記錄的每個數據,將鋪就中國乃至世界認識極地、保護極地、利用極地的坦途。

  大洋科考作業結束,而本航次北冰洋科考仍在進行?,F在,“雪龍2”號已航行至北緯80度以上的冰原,下一階段的海冰綜合調查作業隨之展開。

【糾錯】 【責任編輯:孫曉倩】
     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|亚洲无码一线|喂成人吃奶一区二区三区|永久免费AV无码国产网站禁

      <span id="bv5vv"><delect id="bv5vv"><nobr id="bv5vv"></nobr></delect></span>
          <ins id="bv5vv"><video id="bv5vv"></video></ins>

            <font id="bv5vv"></font>